查看原文
其他

9分崩到3分,国剧之王彻底被毁

甜茶 影探 2022-06-06
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

有多久没出现高质量国产史剧了?

上一部是《琅琊榜》。

2015年播出,七年前,且它实为架空权谋剧。

不算。

再想。

好像......真的没了。

古装剧仍在拍,或玄幻或架空,敢打历史tag者寥寥,寥寥中还无及格者。

5分算不错,4分是常态,还有3分的。


全军覆没。

明明我们有过全盛期:

1999年的《雍正王朝》,2001年的《康熙王朝》,2002年的《孝庄秘史》,2003年的《走向共和》;2005年的《汉武大帝》;2006年的《贞观之治》;2007年的《大明王朝1566:嘉靖与海瑞》;2009年的《大秦帝国之裂变》......

其中《大明王朝》与《走向共和》并称国剧双雄。

一部9.7分,一部9.6分。

然后断裂。

等到2013年,才出现《大秦帝国之纵横》。

再到2017年,出现《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》,质量远不如之前。


最后息声,五年已过。

历史收缩阵线,政治退让脚步。

古装大张旗鼓,降智蔚然成风。

一个令人心惊的事实,国产史剧正在被创造性地毁灭。

它以更畸形的面目走到了观众面前,不忍看,不堪看。

>>>>相

最直观的,荧幕上太久没见到一张合格的“帝王相”。

何为“帝王相”?

同是秦朝,这是嬴政。

面白唇红,双须留发,一身白衣,眼神无力。。。


这也是嬴政。

12岁的翁斐然只是打了个暑假工,在《秦始皇》中饰少年嬴政。

眼神阴郁霸气,确实有“千古一帝”内味,让人见之难忘。


谁赢?

只说俩字:碾压。

下图,同是唐朝,同为帝王。

《梦醒长安》唐武宗李炎

《贞观之治》唐太宗李世民

一张我假装,一张我就是。

谁输谁赢,仅凭剧照了然。

再如《大秦帝国之纵横》中的嬴驷

富大龙开场就将人震住:

“列位,我大秦世居西隅,历代先祖从无龟缩自保之意。大争之世,列国伐交频频,强则强,弱则亡......”


眼里有光,嘴角有劲,胡梢有戏,这叫“帝王相”。

不是高P磨皮后的端着,不是故意凹姿势的扭捏。

包袱越重,演技更捉襟见肘。

要审美脱俗,才能形象再塑。

在《大明王朝1566》中,嘉靖的脸部从不打平光。

不耍帅,不为美。

是为凸显他骷髅似的深眼窝与大鼻子,面目阴鸷乖戾,才能让千百年帝王的鬼影在他一人之身。


陈宝国的帝王一绝。

这个“绝”不是天生的。

为拍《汉武大帝》,他曾在秦王殿后的小屋呆了21天,独处斗室,每日读书看剧本,体味帝王的孤傲,以近乎自虐的方式捕捉汉武帝的魂。

一双眼,是神经质的光芒。


衰老时,又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

反观《大宋宫词》中的宋真宗。

自责、无奈、愤怒、沉思,全靠抿嘴眯眼皱眉,看不出任何区别。


常说演员对角色的掌握有三个层次:

“气在胸口,就是还没入戏;气在丹田,就有点意思了;气到脚后跟,就已经人戏合一了。”

陈道明,仅凭台词便撼动人心让人起鸡皮疙瘩。


富大龙,连镜头虚焦都掩不住的豺狼之势。


“帝王相” 要气在脚后跟。

沉下这口气,需拼心力。

可如今的古装剧还需拼心力吗?

它成了低智的培养皿,抛售着廉价幼稚的史观。

>>>>透

史剧是对历史的透视。

它的门槛很高,不是人人都能写,不是人人都会拍。

最典型,如《走向共和》的开篇。

原设计是李鸿章穿文官服跨枪出场。

导演张黎(也是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导演)将其改成:

李鸿章在家吃他最爱的清蒸鲈鱼,其间来人报北洋水师催要银子、日本军事策略攻占国土......

风雨飘摇的晚清,件件都是要紧事,他照旧悠闲吃鱼。

直到有人说慈禧的鹦鹉拉的屎颜色不对,他神色大变。

“啊”了一声。


治世时上面要有人,乱世时手里要有兵。

舍“兵”逐“人”。

一声“啊”,剖开清廷内政外交的积弊。

这是导演的功底。

而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开篇。

朝堂上,论及国库亏空,派系间暗流涌动,站位是暗示,台词是明示。

各位官员,或脾气急,或城府深,或隐忍,或老辣......话与话间全在借力打力,一问一答皆是埋伏。

这也是功底。


史剧复杂。

立储、河工、漕银、党争、军事,权力分配,官僚体系,君臣关系......需对政体运行了如指掌。

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
可今日古装剧,仍停留在对权力的粗浅意淫、对人性的狭隘妄想。

权谋成了撕逼。

智斗全靠开挂。


于是历史成了皮套。

演的依旧是霸总的文本,风流帝王与痴情宠妃那一套。

后来又掺点逆袭、加点黑化的调料,其实换汤不换药。

而对历史的刻画仅限于借用名号。


“现在还有电视剧拍雍正,但是已经不理国事了,进入后宫,在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中周旋。”

《雍正王朝》播出近二十年后,主演唐国强如是吐槽。

后来者如《宫》《步步惊心》,乃至《甄嬛传》都套用了它的壳,却未得其“核”,始终以“爱”的逻辑推测所有因果。

它的视角是怨怼的。


但是。

历史,绝不是一目了然的畅快,而是负笈独行的辛苦。

需要反思、判断,甚至更严苛的,要考察它所站立场。

好的史剧皆具备的品质:

精心地搭建,以及决绝地轰塌。

这一层,百分之九十的古装剧触不到、摸不着、办不了。

>>>>孤

你看《大秦帝国之纵横》。

嬴驷一生邦交征伐,好战威猛。

平内乱,退外患,征巴蜀,定义渠,横扫六合。

野心勃勃:

“于后世千秋万代,每一户人家的窗台,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。”

可最后,却还是因心魔失了心智。

死时白发满头,悲怆苍凉,令人大恸。


你看《雍正王朝》。

雍正在赢得九子夺嫡、新政变革、覆灭反对派的胜利后,却丝毫不觉畅快喜悦。

即位后勤政为民、事必躬亲,也克服不了内心的敏感自卑。

大褒大贬、乖张无常已替他露怯。

直到晚年,他遇见一个老人告诉他民间对雍正即位种种不光彩的传说。

简直令人唏嘘。

“一心想要江山图治垂青史,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。”


万方有罪,罪在朕躬。

他的父皇康熙亦是如此。

大批官员贪腐的奏折,康熙帝却难发一言,回到深宫后,颓然倒下,念叨着:“这怎么得了,怎么得了”。


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

当你拥有了全部,那全部就站在你的对立面。

所以康熙喃喃着四字:

“孤家寡人。”


《大明王朝1566》最后,嘉靖几乎是被海瑞的“天下第一疏”击垮。

海瑞评嘉靖:

“设百官如家奴,视国库如私产,以一人之心夺万民之心,无一举与民休养生息。”



嘉靖传位于裕王时。

裕王哭着问他的父皇:“我大明朝,哪些是真正的贤臣?”

无助至极。


嘉靖指了三人,裕王再问:“这三人以后,还有何人?”

嘉靖面色凄怆,惶惶含泪:“那就只有天知道了。”


三花聚顶本是幻,脚下腾云亦非真。

牛X的史剧不仅书写征伐的高潮快感,还要书写高歌猛进后的疲惫虚伪。

是对欲望的精准透视,是对权力的狠辣掌掴。

编剧刘和平讲:“帝王是历史最大的奴隶。”

而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。


好的史剧,是会让人心惊的。


句句台词,都在时间中回响。


“有些事不上秤没四两,上了秤一千斤打不住。”


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。”

“苦一苦百姓,骂名我来担”。


历史与现实的交映,尺度与审查的试探。

需要创作者的担当、智慧、以及勇毅。

如果每一个人都迎合和规避风险,文化创新就谈不上了,文化建设也谈不上了,建设一定是在原有的成就上出现新的东西,这是我们的责任,总要有人来干。


当老百姓不是构成一部历史剧的重要因素,

当普通人仅沦为男女主恋爱的人肉背景板。

“历史”的缺失,意味着“人”的缺失。

当百姓以流民、饥民、灾民出现。

他们不发一言,史剧已为他们发言。


曾经。

我们有不拘一格的怪才导演,有写剧本写到只剩一把骨头的编剧,有闭关自修几十天的演员,有勇于拓宽审查之路的资方......敢不讨巧,不讨好


人生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

历史其实是为未来而书写。

未来已经迫在眼前。

可下一部国产史剧,还要等多久呢?

看更多精彩影评
点击下方名片关注
三花聚顶本是幻,
脚下腾云亦非真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